为全面掌握建筑业企业经营活动地域分布,精准反映跨区域项目对地方经济的实际贡献,信阳市统计局以“属地统计、应统尽统”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通过“全面摸排、严格审核、多维验证”三步法,高质量完成建筑业经营主体发生地统计工作。
一、全面摸排,聚焦摸排数据准确
建筑业项目流动性强、异地经营普遍,厘清企业实际经营地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市统计局联合住建部门开展全面摸排。一是清单化管理,开展2024年、2025年一季度外地建筑业企业在本地完成情况摸底工作,对全市外地建筑业企业在本地完成产值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结合住建部门掌握的摸排数据,提取本地经营的外地建筑业企业清单。二是实地核查,要求各县区对签订合同额超过1亿的重点企业开展走访,对完成产值超过1亿的企业,进一步了解其企业分支机构设立、项目合同签订及施工许可证办理情况,建立“一企一档”动态管理台账。
二、严格把关,聚焦平台数据真实
建立“三审三核”机制,确保联网直报数据真实可信。一是企业内审,要求企业统计员、财务负责人、项目经理逐级签字确认数据,压实主体责任。二是县级初审,各县区统计局利用审核模板(如“外省产值是否漏报、少报、占比明显下降”等)完成首轮逻辑校验,拦截问题数据进一步核实。三是市级终审,市统计局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规模、重点企业的数据填报情况外,对完成产值情况的比重和增速的异常变化进行进一步核实。对异地产值超1亿元的项目开展凭证抽查,重点检查工程进度、监理日志与统计数据的匹配性。
三、多维验证,聚焦评估数据合理
针对统计口径不同的问题,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建立了“产值+税收+住建+N”交叉验证机制,破解数据失真难题。一是税收数据比对,将税务部门提供的跨区域增值税预缴金额进行关联分析,按行业均值(建筑业增值税税负率约2.5%)验证数据合理性。二是住建数据印证,通过住建部门提供的实名制用工人数等多项复合指标,进一步印证数据的合理性。三是综合数据辅助,对存在争议的部分数据,联合供电公司提供的建筑业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和增速等指标,对数据进行合理性评估。
一季度,信阳市建筑业经营地总产值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首次实现了建筑业经营地总产值统计改革。下一步,市统计局将联合住建部门探索“联动”模式,进一步夯实源头数据质量,为全市建筑业统计提供精准统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