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简明问答:《信阳市全面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条措施》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5-04-25 来源:市教育体育局


  近日,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信阳市全面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现就《十条措施》的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十条措施》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师生身心健康”,这为系统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对照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在师资配备、筛查干预、医疗转介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十条措施》,着力提升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十条措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包括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筛查干预、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实施保障5个部分,共10条,突出抓关键领域、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在健全工作机制上,加强阵地建设、人才建设、课程建设;在加强筛查干预上,建立四级预警网络,开展目标群体心理健康筛查,完善心理档案,关注重点群体,一对一进行疏导干预;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上,提供常态化家庭教育和心理关爱服务,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联体”;在整合社会资源上,强化医教协作,开展“校医共建”,打造“青心之约”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在强化实施保障上,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单位,细化任务清单。

  三、《十条措施》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答:今年春季开学后,市教体局组织11个调研组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调研,并组织专家、校长、专职教师、班主任代表召开座谈会研讨,形成《十条措施》初稿。市教体局再次组织专家论证后,认真征求15家市直相关单位和各县区政府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同时进行法制审核,形成《十条措施》(讨论稿)。将讨论稿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后,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

  四、《十条措施》设立了哪些工作目标?

  答:主要设立了4个目标。

  目标一:‌构建服务体系。建立市、县、校三级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实现全域覆盖和规范管理。

  目标二:‌提升专业能力。配齐专职教师,强化培训体系,打造专业队伍和志愿者团队。

  目标三:‌预防与干预结合。通过筛查预警、医教协作等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目标四:‌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联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全面发展。

  五、《十条措施》有什么创新举措?

  答:一是建立‌三级服务平台,整合市、县、校资源,实现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全覆盖,强化服务可及性。二是开通‌医教协作绿色通道,开通心理诊疗转介快速通道,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三是创新‌“教联体”机制,强化家庭教育支持。四是‌重点群体精准关爱,建立“三个清单”动态管理,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一对一疏导。五是将‌心理健康作为必修课纳入课表,规范开设学时,教学形式以活动为主。

  六、如何保障《十条措施》的落实?

  答:各部门及时梳理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立问题台账,查症结、挖根源、强整改。通过家-校-社协同联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凝聚社会合力共同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县区政府落实领导责任,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学校发挥主体作用,系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抓好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打造信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解读单位:信阳市教育体育局

  联系电话:0376-6225005

  原文: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全面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条措施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