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动态

平桥春茶正当时 震雷山老旱茶的春日邀约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5-04-08 来源:平桥区政府

  春风掠过震雷山,嫩芽在百年老茶树上舒展腰肢。这座豫南名山的春日茶事,总比别处多三分古意,添七分鲜活。当无人机掠过云雾缭绕的茶山,4K镜头捕捉到的不只是漫山新绿,更是一段跨越百年的茶脉传承。

  在震雷山南麓的茶园深处,至今仍能找到元贞茶社的青砖残垣。1902年,信阳毛尖奠基人甘以敬在此创办“元贞茶社”,这是信阳有史以来第一个茶叶生产组织。

  据《信阳茶经》记载,鼎盛时期的茶社年产精制茶逾万斤,竹篓装运的茶队蜿蜒如龙,经平汉铁路直抵京津。

  1955年成立的国营震雷山茶场,将百年茶脉推向新纪元。这里诞生了河南省首条机械化制茶生产线。1973年研制的"震雷春"特级毛尖,曾作为国礼赠予外宾。老茶人徐义兵回忆:"鼎盛时期,茶场有600多工人,清晨山路上挑灯采茶的人流,快把整座山照亮。"

  震雷山的传奇,藏在"雷沼喷云"的氤氲里。平桥茶区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水量1082.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2.4%;年日照时数1726.1小时。这一区域土层结构良好,生态环境适宜,雨量充沛,空气湿润,云雾弥漫,光照适宜,昼夜温差大,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让茶叶多酚类物质转化出特有的甘冽。

  在这片百年茶林里,300余株老旱茶树仍在不断生长,其根系最深可达8米,能从岩层裂隙中汲取养分。

  信阳震元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翟顺利看着茶园航拍图给记者讲解到:"这一片是百年前种的老茶树,都是小小的一团一团状的。当年的是用茶籽播种出来的,在一代一代的籽与籽的结合中,变化着发展,这种带着兰花清香的旱茶独特韵味,其魅力就是独一无二且无法复制。而这些老树,就是震雷山茶史的最鲜活的化石。"

  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这里用科学手段守护着传统基因。这里不仅有技术员测量百年茶树的叶绿素含量,记录其生长情况,还有仅春天一季采茶且无化肥与农药的纯绿色生态种植模式,让老茶园焕发新生。

  在基地培训的茶农中,有不少返乡青年,他们用现代管理思维传承古法:用北斗定位系统划定古茶树保护区,以生物防治替代农药,手工除草时保留特定伴生植物。

  "家人们看这茶汤,嫩黄明亮!"在震元茶叶的抖音直播间里,老板娘兼主播的卢青正在讲述老旱茶的特色。去年春茶季,她的直播间创下单日破万的观看纪录。"过去呢,有无良茶商压价,现在直播间不仅能让百年老树的故事直达茶客,也能带动周边多个茶农增收。"她自豪的展示着各地茶友的复购订单,"大家都说这兰花香扑鼻,我觉得这是时间沉淀的香气"。

  暮色中的震雷山,古法炭焙车间飘出缕缕松香,晚霞与炒茶灯影在山间交织。从元贞茶社的青砖茶仓到云端数据库,从马帮铃响到直播间叮咚,震雷山的茶故事始终在变与不变中生长。

  正如茶社中那幅斑驳的书法:"雷芽烹雪三分古,云腴沁心一味真。"这杯春茶的邀约里,有兰花清香,有老旱茶穿越百年时光的倔强心跳,更有新时代科技新茶人续写传奇的铿锵脚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