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淮滨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市委“1335”工作布局和县委“1455”实施路径和“全市争一流、全县做贡献”目标,紧盯法治政府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强化工作举措,坚持以上率下、协调联动,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并取得新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印发《淮滨县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切实将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研究调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4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二是强化法治学习。县政府常务会议开展会前学法4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2期,50名新提拔科级干部完成任前考法,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在线学法考法4722人次。举办法治能力培训班2期,全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共300余人次参加专题培训,县长朱志勇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全县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全面规范述法。召开2023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工作会,抽选3个乡镇(街道)和5个县直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述法,各乡镇(街道)分别召开现场述法专题会议,实现县乡两级述法活动全覆盖。印发《淮滨县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五年计划(2024-2028年)》,进一步规范述法制度。四是加强基层司法所力量。为19个司法所配备司法协理员54名,全面增强基层法治人员力量。
(二)优化政务服务,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县级政务服务事项2518项已在全网公示,模糊条款、兜底性质“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全部清除。全县行政许可即办件占比91.64%,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9.9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92%。除公安、市场监管业务外,19个乡镇(街道)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四电”应用互联互通,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婚姻登记等事项实现在线电子签名,不动产、市场监管、住建局等单位实现电子证照数据共享。二是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推动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新业态监管有机融合,精准发力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实现企业减负、监管优化、市场活力释放“共治多赢”。今年以来发起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89起,其中跨部门任务81起,部门联合抽查占比90%,检查结果公示率100%。三是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排查,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全年审查政策措施129条,发现2项政策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已修改或废止。
(三)提升决策水平,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一是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及时公布《淮滨县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必经程序。2024年共审查县政府重要文件、合同226件,行政决策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向市政府、县人大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15件,报备率、规范率、通过率均达100%。对以县政府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确定废止35件,保留现行有效文件107件,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三是配齐配强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参谋作用,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法律风险分析。全年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246份,参与政府各类协调会议40余次,积极为我县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保驾护航。
(四)严格规范执法,促进行政执法公正文明。一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编印《淮滨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业务指导手册》《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口袋书》《行政执法常用法律法规知识手册》《行政典型案件宣传册》,举办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班10期,全面规范全县行政行为,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二是严格行政执法人员准入。落实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对新申请执法证件人员开展公共法律知识培训3次,注销执法证件78个,组织全县持证行政执法人员1157人进行证件年审。三是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指导12个重点执法部门制定并宣传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防控清单。积极开展服务型执法“微宣讲、走基层”宣讲活动,全县乡镇(街道)实现宣讲全轮训。举办服务型执法“微宣讲、走基层”实战教学选拔赛,推荐2名选手参加市级选拔赛并荣获市级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五)聚焦争议化解,打造多元纠纷化解体系。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非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半月、县每月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研判工作机制,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688件,调解成功3683件,调解成功率99.9%。二是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纠纷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行政复议+调解”办案机制,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办案全过程。2024年接收行政复议申请94件,案前化解59件,受理34件,不予受理1件,审结31件,其中调解结案10件,实质性化解率73.4%。创新推行复议与诉讼联动机制,在县法院立案大厅、各乡镇(街道)设立行政复议咨询点,行政争议化解合力不断增强。三是稳步推进“双下降”。印发《加强依法行政 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方案》,召开府院联动工作会议4次,发送提示函99份,移送败诉案件违纪线索2起,行政诉讼败诉率同比去年下降4.81%。
(六)强化制约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一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年度报告制度,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人大报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2024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0件、政协委员提案226件,办结率100%。二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发挥行政执法监督作用,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6份,责任追究5人。将17名行政执法特约监督员按片区划分为6组,开展“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14次。三是积极办理司法建议、检察建议。今年以来,县检察院办理行政非诉执行监督、行政审判程序违法监督等案件83件,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意见37件,县法院发出司法建议12件,均及时回复反馈。四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及时公开政府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等各类信息,全年通过县政府网站共发布政务信息2242条,其中政策解读210条。
(七)加强守法普法,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印发淮滨县2024年守法普法工作要点,明确普法任务清单。开展好民法典宣传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宣传周等各类普法活动。今年以来,全县开展普法宣传活动40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0余份。二是抓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发挥法治副校长、警务联络员、校方联络员三方协调联动作用,开展法治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654场次。组织中小学生到青少年模拟法庭、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国防法治教育基地学法打卡1000余人次,邀请律师普及防校园霸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等法律知识。三是探索普法宣传新路径。利用“周末文明之声”栏目,每周制作一期普法故事,通过全县295个乡村大喇叭常态化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通过移动手机短信,常态化向辖区干部和群众发送公益普法短信14万条。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并播出“学习民法典 宣传民法典”系列普法短视频7期,视频浏览量达到4万余次。
二、存在问题
(一)依法行政能力还需提升。少数单位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执法人员专业素养和办案水平不高,执法不规范、程序不合法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依法决策意识不够牢固。部分单位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完善,起草单位未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公众参与实效性不足,部分涉及民生领域重点决策内容未及时履行公开征集意见程序。
(三)基层法治建设推进缓慢。乡镇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法治人员力量薄弱,乡镇(街道)、县直执法单位法律顾问制度未做到全覆盖。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25年,全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聚焦国家、省、市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着力加强以下四项工作: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问题的能力。
(二)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动态调整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抓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工作,落实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督促行政机关履行合法性审查工作职责,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三)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重点整治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贯彻落实《信阳市行政调解暂行办法》,全面推行行政调解告知引导制度,将行政调解纳入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考试内容。
(四)持续开展“双下降”整治。常态化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实务培训,编写典型案件宣传册,定期开展庭审旁听、以案释法活动。健全完善府院、府检联动机制,发挥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作用,努力实现行政诉讼案件发案量、败诉(纠错)率、负责人出庭发声率、调撤率“两控一稳一升”,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取得新突破。
202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