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行走信阳·解码文旅新势能"集中采访团走进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重要坐标——罗山县何家冲。这个深藏大别山腹地的古村落,正以"红色基因+绿色生态+文创赋能"的三重密码,书写着革命老区文旅融合的崭新答卷。
在青砖灰瓦的何氏祠前,讲解员向采访团讲道,这座始建于明初的宗祠建筑群,不仅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前的决策中枢,更见证了"童子军"创造长征途中唯一发展壮大的奇迹。军部作战室斑驳的桌面上,1934年11月16日的日历页被永久定格,彼时2980名将士正是从祠堂前那棵680岁的银杏树下誓师出征。
如今,这个红色小村又迎来新的变化,曾经逃离大山的年轻人开始回流,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85后”年轻人黎杰便是其中之一。2022年,他将亲人的旧居改建成乡间民宿,迅速走红,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地。“陆续开放的民宿不仅给村里带来人流,也带动了当地就业。目前,仅‘有稻山房’民宿带动就业接近100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重这片热土,目前何家冲注册的民宿和农家乐有120余家,去年村里共有568人回流,同比增长2%。
推开竹门而入,石桥流水潺潺,一处名为“有稻山房”的民宿游人往来不绝,不远处的稻田禾苗青翠,随风摇曳。在这里,老区振兴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更加具象的表达,是三五结伴的游人、是氤氲的茶芽朵朵,更是田间地头蓬勃生长的希望。
多维共振,构建全域文旅生态圈。何家冲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信阳文旅的创新思维,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串联周边12处红色遗址形成体验环线;开发AR导览系统实现历史场景数字化复原;打造"红二十五军长征菜单"特色餐饮品牌。这种"红色打底、绿色赋能、科技加持"的发展模式,何家冲正用当代语言重构红色记忆,为革命老区振兴提供着可复制的"信阳样本"。这片承载着初心使命的热土,正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走出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珍贵的红色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丰富的历史文化,罗山也着力突出“红+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把红色洗礼、教育研学、生态康养、茶旅融合和文化体验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五大体系,推出系列乡村赏花采茶游、何家冲红色研学游、九里落雁湖山水游,看山望水,记住乡愁,实现了“诗”和“远方”的完美结合。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罗山重任在肩、奋勇争先。”罗山县委书记余国芳表示,罗山县将牢记嘱托,踔厉奋发,以更强的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务实重干、凝心聚力,扎实推进美丽罗山建设,奋力谱写“两个更好”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