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犹在耳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近在眼前,多山地丘陵的信阳,群众家门口的品质生活如何实现?
造林,绿色连片,打造生态资源优势区——
信阳森林覆盖率36.21%,拥有林业用地面积761.7万亩。去年,全年完成造林61.14万亩,造林完成面积排名全省第一,占全省总面积的40%。全市参加义务植树活动376.55万人次,累计栽植树木1641.4万株。
3月的春风吹过,路边柳树枝头已冒绿芽。浉河区十三里桥乡路边各种树苗令人目不暇接:白杨、石榴、樱桃、海桐、桃树、冬青……春天不种树,路旁的樱花从哪里来?
“市局印发《信阳市绿美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制定建设标准,全年完成廊道绿化2.28万亩、农田防护林0.62万亩、乡村绿化美化1.35万亩。”市林业局四级调研员、生态建设修复科科长张浩说。
作为绿美乡村的典型,淮滨县去年投入衔接资金1000万元,在全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8个乡镇40个行政村,利用和盘活房前屋后及闲置宅基地、村旁道路、沟塘堰坝等闲置土地,实施村庄小果园建设项目,栽植柿树、枣树、石榴、核桃等果树11.1万株。
油茶是国土绿化中的一部分。
“以实施油茶示范奖补项目为重点,去年我们完成油茶营造林任务11.36万亩,其中油茶新造林7.11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4.25万亩。完成水肥一体化配套设施建设4.79万亩。”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市油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犁说。
如今,随着近年来全省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及森林信阳生态规划的顺利实施、持续推进,信阳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育林,生态多样,打造生物多样性富集区——
生活要有品质,森林要有质量。
苍鹰在空中盘旋,冬日开的油茶花已凋谢,春日山林间野樱花白得似雪,老茶树的枝叶下,新的茶花含苞待放。无人机镜头下的林区,正悄然孕育着生命的活力。
这活力来源于科学规划。全市林业系统严格落实全周期科学绿化要求,精准安排造林空间,狠抓作业设计、种苗保障、栽植、管护、验收等环节,不断提升造林质量。去年以来,全市完成森林抚育14.1万亩,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我们开展森林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总结黄柏山、南湾和固始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经验,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10个国有林场79万亩林地开展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市林业局四级调研员马俊说。
据了解,通过除草割灌、施肥、间伐、补植补造、品种改良等方式对中幼林进行抚育改造,对低质低效林实施退化林修复,国有林场森林质量提升逐步辐射带动集体林地森林质量提升,提高了林分质量和森林蓄积量。
森林生态环境好了,生态多样性才更丰富、更有层次。
在林间,“幽灵之花”球果假沙晶兰神秘现身,“女神之花”扇脉杓兰惊艳亮相……一系列珍稀植物被发现,朱鹮、中华秋沙鸭、林麝、大别山五针松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栖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用林,城乡宜居,造就生态特色产业集聚区——
202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263亿元,林业产业工作获省林业局表彰。
“去年,鄂豫大别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淮河上游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等林业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均如期完成年度任务。”市林业局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科负责人张玉虎说。
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全市共争取省级财政林下经济项目8个、资金184万元,资金规模居全省第一。通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市级林下经济种植基地10个。息县引进中林国控实业集团发展中药材一二产业,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县林下中药材种植,塑造推广具有息县特色的中药材品牌。
花卉苗木产业有了新突破。浉河大别山兰谷、新县代咀兰文化产业园建成投用,潢川县桂花新品种“光州银玉”通过国际专家评审。
林产工业日趋成型。万华生态板业龙头作用日益凸显,带动罗山、固始、新县等板材加工上下游企业链式发展,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
森林康养产业有了新经验。新县林场入选2024年森林康养产业典型案例,黄柏山林场获评中国林场协会露营与研学营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要让更多的林业资源变林业资产、林业资产变发展资金。”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国庆话语铿锵,“我们要在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前提下,践行‘两山’理论,牢记为老区人民造福的初心,更好地以项目促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林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