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信阳要闻

用新质生产力解码农业“DNA”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5-03-03 来源:信阳日报

  初春的风轻拂豫南的广袤良田,5G传感器实时捕捉土壤墒情的变化,将其转化为屏幕上跳动的弧线,无人驾驶的农机在田间穿梭……在信阳,众多“黑科技”正助力农业实现丰产丰收。不久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有一个新提法——“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作为农业大市和粮食大市,我市去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264万亩、总产量超过116亿斤。然而,传统农业模式仍面临着资源约束、效率瓶颈以及产业附加值低等诸多挑战。唯有借助农业新质生产力来突破困境、解决难题,深入剖析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生态效益的根本性变革,才能为农业强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应对老天“变脸”。近年来,旱涝急转、极冷极热等极端天气频发,给粮食稳产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强化现代前沿科技的应用,推进农业科技力量的协同攻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韧性。

  我们要让科技创新真正“浸润”田间地头。北斗导航为农机装上精准的“千里眼”,5G物联网为农田构建起智能化的“神经网络”,农业大数据平台将海量的气象和市场信息转化为精准决策的依据,由数据流“灌溉”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让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知天而作”的现代农业,真正激活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引擎。

  用新质生产力解码农业“DNA”,正在重塑千年农耕的生产模式。可以预见,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将会培育出更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潜力。我们期待,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真正将藏粮于技的战略构想转化为中国粮仓中可量化、可迭代的科技增量——风吹稻浪的沙沙声终将与代码跃动的滴答声,共同谱写农业强国的时代华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