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产业绿色崛起、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市、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23年,作为豫南明珠,有着“北国江南”之称的信阳,在发展的道路上开启了“加速度”。 2024年,信阳还有哪些打算?豫东南高新区将迎来怎样的变化?全国两会期间,顶端新闻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志伟。
信阳今年要大力实施
新能源电气化替换
顶端新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激发消费潜能”也是信阳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未来信阳将怎么做?如何激发? 陈志伟: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信阳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通过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做加法”,提升消费能力;通过减少限制性措施“做减法”,激发消费潜能。 扩大绿色消费。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更新替换,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气化替换,对新购车辆予以消费补贴。建设好新能源替换配套设施,今年建设充电桩(枪)1000个以上、集中式充电站25座以上。同时,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大力发展绿色家装,鼓励更换或新购绿色节能家电、环保家具等家居产品。 发展数字消费。实施“数商兴农”、“快递进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程,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和现代服务企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大别山青创中心县区全覆盖,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 推动健康消费。发展适合老年人消费的旅游、养生、健康咨询、生活照护、慢性病管理等产品和服务,提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民宿经济、户外运动等服务环境和品质,拉长健康消费链条,促进提质升级。
豫东南高新区要形成零碳园区特色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顶端新闻:2022年3月31日,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要打造成为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今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举全市之力建设豫东南高新区。豫东南高新区设立两年,建设进展如何?接下来将如何建设? 陈志伟:豫东南不仅是信阳的地理中心,也是河南省距离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最近的地方。在这里布局一个高规格、高能级的开发区,能够东接长三角、南联大湾区。省委、省政府将豫东南高新区定位为引领信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河南省开发区改革的试验田、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两年来,我们坚持规划引领。《总体发展规划》已印发,《国土空间规划》通过了省规委会评审。95平方公里起步区控规、城市设计及26项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抓项目带动。苏信合作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中小企业创新孵化产业园加快推进,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云知声、慧博云通等落地建设,全省第九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在豫东南高新区举办。 抓开放招商。打好基金、资源、市场三张牌,与明阳智慧能源、科创集团、中储国能等一批重点企业达成合作,投资总额超300亿元。 豫东南高新区基本成基起势。我们将坚持园区建设与项目招引同步推进,以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未来产业等“2+1+X”产业为重点,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今年是决定豫东南高新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重点打造零碳园区特色平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具体路径是从能源结构入手,走“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贴绿标、降电价,形成招商特色,吸引企业落地。依托明阳集团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生产制氢、制氨、制醇等装备,目前正在推进200台套制氢装备生产线建设。年底前完成固始电氢醇示范项目,利用绿电转绿氢、转绿醇,探索规范路径,逐步在全省推广。同步推进3GW化学储能、300MW压缩空气储能、1000MW五岳抽水蓄能建设,形成多种储能形态集聚格局。
信阳将推动交通优势再造
构建“大文旅”格局
顶端新闻:信阳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一座山水相拥的城市。 今年,信阳提出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如何深化?信阳有何打算? 陈志伟:信阳是一座“轻轻放在山水之间”的城市,实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全域旅游交通网。今年,在完成沿大别山、安罗高速罗山至豫鄂省界段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新建红色大别1号旅游公路4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其中“四好农村路”示范路200公里)。年内高速公路、红色大别1号旅游公路、“四好农村路”示范路通车里程均达到1000公里,基本实现3A级以上景区二级公路全覆盖。 同时,推动南信合高铁信阳段、京港高铁阜阳至黄冈段开工建设。优化明港机场航线,推动潢川机场、商城通用机场尽快开工,加快新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提标提速淮河罗山尤店至固始三河尖航道建设,推动潢河、洪河、史灌河航运工程前期工作。通过这些构建“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打造“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联通景区、贯通城乡”的全域旅游交通网。 二是着力构建“1+5+N”文旅发展体系。“1”是依托信阳青年营地,打造文旅门户会客厅;“5”是推动鸡公山、南湾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完成星宿川露营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大别红营基地,提升郝堂配套服务能力;“N”是统筹推进百家主题民宿、百家露营基地、百家茶庄园建设,依托沿淮生态游、红色研学游、大别山北麓全域游等体验线路,串联形成N个文旅场景,提升文旅产业时尚度、吸引力,塑造“美好生活 青春信阳”文旅品牌,并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宣传推广体系。 三是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加快红旅融合,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信阳段建设,支持新县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鄂豫皖苏区首府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突出茶旅融合,以南湾湖、出山店“两湖”区域为重点,开发一批“茶山观光、采摘体验、茗茶品鉴、水上茶艺”特色场景。 坚持交旅融合,完善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推动高速公路开放式服务区植入民宿、露营地、茶庄园等文旅业态。 推进菜旅融合,实施信阳菜产业培优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成百家信阳菜大师工作室、千家品牌示范店、万家风味小馆。 此外,大力培育“文旅+体育”“文旅+演艺”“文旅+会展”等创新业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四是不断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秉持“运营为王”理念,借助知名主理人资源,提升旅游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实现运营提质、流量变现,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0亿元。
责任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