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征集调查

关于征求《信阳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草案)》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征集单位:市司法局 征集时间:[ 2023-05-04 ] 至 [ 2023-06-04 ] 状态:征集结束
  • 征集公告

  为了进一步增强立法的公开性、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进程,提高立法质量,现将《信阳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请将意见和建议于2023年6月4日前反馈至市司法局行政立法科。

  电子邮件地址:xyslfk@163.com

  邮寄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南京大道1531号

  邮编:464000

  传真:0376-6810676

  附件:关于《信阳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信阳市司法局 

                                                                                                                                2023年5月4日

  




信阳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河南省行政执法条例》《河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市、县(区)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派出机关或者机构、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

  实施行政执法监督的政府称为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接受监督的政府、部门和组织称为被监督机关。

  第四条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有错必纠、监督为民的原则,促进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制度依法有效运行,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正确实施。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乡镇(街道)司法所协调推进所在乡镇(街道)有关行政执法的规范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法治督察、法治建设(法治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第七条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八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与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相适应的行政执法监督人员。

  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 监督内容

  第九条行政执法监督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执法重要制度落实情况;

  (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情况;

  (四)依法应当监督的其他内容。

  第十条对行政执法重要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制度的落实及其动态调整情况;

  (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落实情况;

  (五)行政执法案卷制作、管理情况;

  (六)罚缴分离制度的落实情况;

  (七)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的落实情况;

  (八)“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的落实情况;

  (九)其他重要行政执法制度的落实情况。

  第十一条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执法事项梳理情况;

  (二)执法职权分解情况;

  (三)执法责任确定情况;

  (四)执法程序落实情况;

  (五)执法评议考核情况;

  (六)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情况。

  第十二条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情况的监督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情况;

  (二)行政执法装备配备等行政执法保障标准落实情况;

  (三)行政执法服装、标志管理使用情况;

  (四)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证件管理、使用情况;

  (五)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是否合法;

  (六)执法方式、执法决定内容是否合法;

  (七)执法决定是否畸轻畸重、显失公平;

  (八)其他影响行政执法合法性、适当性的情况。

  第三章 监督人员

  第十三条开展现场行政执法监督活动时,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监督证件。但是情况紧急的,可由一名监督人员先行处置,并应及时报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咨询论证机制。邀请专业人士组成行政执法监督协调咨询委员会,对重大行政执法监督事项进行议商。组建由专家、学者以及专业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组成的咨询论证专业人员库,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社区、乡村等,设立行政执法监督的联系点,及时了解、收集行政执法的情况。

  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工作者、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公益组织负责人、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等作为特约行政执法监督员,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活动。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与办理的监督事项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当事人认为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与办理的监督事项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有权申请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回避。

  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发现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存在回避情形的,应当决定其回避。

  行政执法监督人员的回避由其所在机关负责人决定。决定作出之前,不停止调查。

  第四章 监督措施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以主动监督为主,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抽查、暗访等手段,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

  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可以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但投诉、举报事项已经由其他机关依法受理,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受理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不予受理,并告知投诉人、举报人。

  第十七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实施行政执法监督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行政执法机关报告有关执法情况;

  (二)查阅、复制、调取行政执法案卷和其他有关材料;

  (三)询问行政执法机关有关工作人员、行政相对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并制作询问笔录;

  (四)组织实地调查、勘验,进行必要的录音、录像、拍照、抽样等;

  (五)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鉴定、评估、检测、勘验;

  (六)组织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

  (七)暂扣行政执法证;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八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活动时,被监督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主动接受监督,如实提供情况,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需要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予以及时协助。

  第十九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行政执法状况,组织开展相关领域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执法重要制度实施情况的专项行政执法监督。

  第五章 监督处理

  第二十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发现被监督机关不履行或者怠于履行行政执法职责、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发出《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并加盖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专用章。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规定的期限内依法处理并书面报告处理情况。

  第二十一条被监督机关逾期不改正或者拒不改正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由本级人民政府根据行政执法行为的性质、情节、过错程度等情况,分别作出责令限期履行、责令补正或者改正、撤销、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决定,并制发《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但当事人已对该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通报制度。行政执法工作中的违法或者不适当行为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可以采用发文、会议等方式及时向有关行政执法机关通报,并可以对其负责人予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等。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被监督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视情节轻重,对行政执法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处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离岗培训、暂扣行政执法证、吊销行政执法证、建议调离行政执法岗位等处理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的;

  (三)未实施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

  (四)未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

  (五)未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

  (六)下达或者变相下达行政处罚指标的;

  (七)损毁、使用、截留、坐支、私分罚没财物的;

     (八)执法行为粗暴、野蛮的;

     (九)侵害市场主体财产性权益,干扰市场主体合法生产经营活动,限制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

  (十)被请求协助的行政执法机关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助义务的;

  (十一)不执行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意见和决定的;

  (十二)未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的;

  (十三)未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

  (十四)拒绝或者阻碍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

  (十五)不执行《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或者不报告《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执行情况的;

  (十六)不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的;

  (十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行政执法证件被吊销的,2年内不得重新申领。

  第二十四条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提请发证机关暂扣或者收缴其《河南省行政执法监督证》;情节严重的,调离行政执法监督岗位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责的;

  (二)利用行政执法监督职权谋取私利的;

  (三)涂改、转借《河南省行政执法监督证》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开展本行业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23年 月 日起施行。

  



附 件

  信阳市司法局关于《信阳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现将《信阳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的必要性

  (一)制定本办法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部署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要求,加强对执法工作监督,加强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强化全方位、全流程监督,提高执法质量。《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统筹协调、规范保障、督促指导作用,2024年年底前基本建成省市县乡全覆盖的比较完善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

  (二)制定本办法是规范我市行政执法制度的需要。我市在行政执法监督立法方面尚存在空白,省政府2016年6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行政执法条例》,为行政执法及执法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的制度性保障,在强化监督措施、规范执法程序,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该《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市当前形势的需要:一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要求建立和完善的一系列行政执法工作制度,现规定中没有明确的规范;二是执法工作改革日益深入,在乡镇街道一级没有进行具体的细化和区分,导致实际情况无法参照条例执行。三是在执行和操作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措施和手段,导致工作开展无法可依。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三)制定本办法是推进我市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加强我市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推手。公正文明执法是实现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抓住了执法规范这条主线,就可以解决社会群众和政府直接产生的矛盾纠纷的重要问题。办法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端正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整顿执法作风,改进执法方式,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确保行政执法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在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工作中,执法监督工作和规范执法情况是重要的考核验收指标之一,本项工作的成功开展,对我市的创建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加分项目。

  二、起草过程

  (一)起草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河南省行政执法条例》《河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河南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等。

  (二)起草过程

  2023年3月1日,《信阳市人民政府2023年度立法计划》印发后,市司法局结合前期调研情况,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分管负责人和责任科室立即贯彻落实,完成初稿起草工作,经市司法局行政立法科初步审核,形成此稿。

  三、主要内容

  《信阳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共二十六条。明确了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行政执法监督内容、监督主体及职责、监督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一是明确行政执法监督具体内容,列举说明了行政执法重要制度落实情况、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情况和依法应当监督的其他内容。

  二是明确行政执法监督人员的相关要求,包含在执法监督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建立咨询论证机制,聘请行政执法特约监督员以及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办理案件中的回避情形和处理方式等内容。

  三是明确对于被监督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处理及法律责任。

征集渠道

各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