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3年专题内容 > 2023年信阳两会 > 聚焦两会

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要点)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3-01-06 来源:信阳日报

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要点)

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刘万喜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要点)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608802件,审执结596767件,较前五年分别上升180%、197.3%,其中中级法院受理案件63043件,审执结62184件,分别上升115.4%、118.4%。2022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131822件,审执结119785件,同比上升3.5%、9.4%,其中中级法院受理案件12869件,审执结12010件,同比上升7.9%、13.1%。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信阳

坚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9778件,较前五年上升63.2%。严厉打击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犯罪,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坚定不移惩治贪腐,审结职务犯罪案件318件437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打准打狠,审结一审涉黑案件26件247人、涉恶案件163件765人,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9个,对238名首要分子、骨干成员及“保护伞”依法判处重刑,判决没收追缴赃款赃物、罚金2.6亿元。王某某恶势力犯罪集团案被省扫黑办评为全省十大精品案件,中级法院扫黑除恶审判团队被省法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惩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审结案件2784件3222人,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638人,撞伤老人并杀人焚尸的曾某某被执行死刑。加大对多发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力度,会同相关部门既“打财”又“断卡”,审结案件647件1667人,为群众挽回损失3.6亿元,非法购买手机号码信息39万余条、诈骗2000万余元的甘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坚决惩治非法集资犯罪,审结案件132件295人,集资诈骗961.7万元的肖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严惩利用保健品、投资理财等诈骗老年人犯罪24件88人,“推销净水机诈骗案”被最高法院宣传报道。审结网络赌博、网络传销等案件653件1243人,打掉“九州娱乐城”等多个网上赌博团伙。

全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宽严相济,对6991名被告人依法判处非监禁刑或免予刑事处罚,对39名公诉和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案件816件。遵循平冤理直、纠错正偏,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25件,给予国家赔偿38人。严格规范“减假暂”工作,裁定准予减刑、假释、监外执行6828人,不予减刑、假释、监外执行704人。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特赦决定,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前夕依法特赦罪犯74人。

围绕大局履职尽责,书写保障高质量发展司法答卷

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从落实当天立案抓起,从流程管理、审限变更严起,持续压减各环节办案用时,2022年“执行合同”总时长219.4天,比全省均值短17.8天,居全省第2位。与工商联等共同推进诉前调解,在鉴定评估中探索竞价竞时,降低诉讼成本,淮滨法院鉴定评估“打包竞价”机制、司法网拍不动产“一站式”办理机制,入选全省月度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上线案件信息查询二维码,开通“信阳投资者之家”,畅通诉前法律服务、诉中问题沟通、诉后意见反馈便捷通道。紧盯“办理破产”指标,助推危困企业救治出清。审结破产案件103件,华英农业等10家企业通过重整脱困重生,92家企业通过清算有序退出市场。积极参与国有“僵尸企业”处置,38件破产案件9个月内全部审结,清理债务4.9亿元,协助安置职工3164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服务国企改革攻坚工作先进单位”。紧盯“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打造安商惠企法治环境。出台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办法,逐项分析评估司法措施的合法性、合理性,最大限度降低正常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走访企业7351家,举办法治讲座162场,帮助解决涉法问题299个。

有力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推行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266件。建立与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相协调的损害赔偿机制,在99起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让权利人获得充分救济,让侵权人付出高昂代价。加大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侵犯我市企业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的田某某等6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出台《关于为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助力打造老区振兴发展新引擎,省法院胡道才院长和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主动服务绿色崛起。以最严格的司法守护信阳好山好水,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3174件。开展打击盗采河砂专项行动,惩治相关犯罪170件316人,组织恶势力团伙肆意采砂、破坏淮河河道的徐某某等一批“沙霸”受到法律严惩。坚持恢复性司法,适用复植补种、增殖放流等责任承担方式,促进生态环境有效修复。实行“一法院一主题”工作模式,突出对南湾湖、淮南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被省法院誉为“可供借鉴的又一‘信阳模式’”。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审结一审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纠纷95899件。强化“穿透性审查”,依法调整过高民间借贷利率,否定职业放贷行为效力,合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监管漏洞和违法犯罪问题,发出司法建议9件,移送线索177条。

站位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法治信阳建设加快推进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依托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实现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平台全覆盖,诉前化解行政争议174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由2017年的11.1%提升至2022年的89.2%,促成21.5%的行政争议顺利和解。在全市支持配合行政审判工作的良好环境下,两级法院共办结一审行政案件6215件、非诉执行案件7930件,有力保障了人居环境整治、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出山店水库移民搬迁、环大别山高速公路建设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围绕“三零”创建,依托司法大数据,向党委政府报送“民转刑”、醉驾等分析报告51份,推动“数”助决策、“数”助治理。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75件,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让未成年罪犯无痕回归社会。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59个人民法庭与基层组织纠纷联调、问题联治,就地高效化解纠纷119771件,董家河法庭、达权店法庭被评为全省先进人民法庭,龙山法庭等8个人民法庭被评为“枫桥式人民法庭”。与银保监等16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机制,872名调解员进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前调解各类纠纷106921件,全市一审民事新收案件数、万人成讼率2022年首次出现下降。

弘扬社会法治风尚。加强法治宣传,发布典型案例1200余个,组织“法律六进”活动1700余场次,中级法院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审理“抢救窒息工友被烧伤”案,让见义勇为者受到保护;审理“吸毒被查跳窗逃跑摔伤”案,让守法者不为他人过错买单;审理“撞伤儿童离开遇阻猝死案”,让善行义举更有底气,被最高法院评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人民日报、央视“今日说法”相继报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全面升级诉讼服务。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应用,两级法院和人民法庭全部实现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送达、网上开庭。2022年,两级法院16项信息化应用指标中,11项位居全省前3,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指尖诉讼”的便利。

切实保障民生权益。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审结涉及就业、住房等一审民事案件322040件,较前五年上升182.4%。会同公安、保险等部门,率先推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调解成功13785件,理赔2.7亿元,受到省法院表彰。服务乡村振兴,审理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案件1021件,为5800余名务工者追回劳动报酬1.9亿元。依法为2280起案件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3704万元,为1407名陷入困境的刑事被害人、申请执行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041万元,中级法院被评为“全国法院司法救助工作先进集体”。

倾情守护家庭温暖。坚持以调为主、调判结合,审结婚姻家庭案件60573件,调解撤诉率39.6%,潢川、商城法院巧断抚养、赡养纠纷,央视《乡理乡亲》栏目专题报道。加大反家暴力度,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28份,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筑起“隔离墙”。严惩性侵、拐卖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05件835人,对猥亵并胁迫、诱骗两名女童自杀的万某某判处死刑。会同市关工委、妇联等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发出教育指导令10份,敦促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让“依法带娃”成为家长必修课。选派82名优秀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共建平安校园。中级法院民三庭被全国妇联授予“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刑三庭被团省委、省委政法委等11家单位授予“青少年维权岗”称号。

奋力攻坚执行难。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执行效率效果,财产线索立案即查,累计在线查询房产17564套、车辆20929台,冻结资金76.6亿元,网络拍卖43658次,执行平均用时由2017年的137.4天缩短到2022年的74.5天。强化善意文明执行,在充分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前提下,对4314家企业“活查封”,将26418名已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及时移出失信名单,促成9128起案件达成和解。重拳打击失信、拒执行为,发布失信名单61899人次,限制高消费81538人次,拘留妨碍执行、暴力抗拒执行5578人,以拒执罪判处刑罚240人,共执结案件163868件、执行到位292亿元,较前五年分别上升396.8%、695.3%。

持续提升“信阳模式”。将维权对象由现役军人延伸至其近亲属和复转军人、烈士后代,用心用情用法审结涉军案件1280件,捍卫军人尊崇地位。将对军人军属人身权财产权的保护深化到对红色遗址遗迹、红色文化的保护,在中共鄂豫皖分局旧址设立司法保护基地,通过公益诉讼推动鄂豫皖特委箭厂河会议旧址实现腾退和修复,让革命丰碑永驻、大别山精神永传。“信阳模式”创立以来,5次写入最高法院全国“两会”工作报告,最高法院周强院长两次到信阳召开座谈会总结推广,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两次到中级法院调研,革命老区的特色名片越来越靓丽。

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公信力

让公正更加彰显。蹄疾步稳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98%以上的案件由独任法官和合议庭自主裁判。压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突出监管有据、监督留痕,改革措施入选最高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带动效应,2022年院庭长共办理案件74186件,占全部案件的61.9%,中级法院入额院领导人均办案数居全省首位。

让权益更快实现。持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小额诉讼、简易程序适用率91.1%。2022年一、二审平均用时42.2天、39.2天,较2017年分别缩短47.2天、12.5天。

让诉求更好化解。实行院领导值班接访、首访负责,让更多信访诉求在初访环节化解,2022年中级法院院领导接访占比96.7%,居全省首位。坚持实质性化解,落实“先评查再化解”“三到位一处理”,化解信访积案421件。全院全员全程抓信访工作经验被省法院推广,涉诉信访团队被省法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过去的五年,我们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法院工作的最高原则。我们把锻造过硬队伍作为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我们把深化司法民主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认真落实《人民陪审员法》,1295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61304件。持续开展“万名群众旁听案件庭审”活动,22万余名群众走进法庭,零距离感受司法。坚持全面公开,向当事人推送案件流程节点信息396.4万条,线上直播庭审6.3万场,上网文书39.3万份,召开新闻发布会105场,通过自媒体发布信息8.5万条,中级法院被最高法院表彰为“优秀直播法院”,官方微信“信阳法院”连续多年稳居全国政法新媒体一百强,宣传工作连续七年受到最高法院表彰。

过去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司法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世纪疫情的巨大冲击、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人案矛盾的日益加剧,我们迎难而上,愈战愈勇、愈战愈强!法官员额制、人员分类管理、人财物省级统管等“四梁八柱”改革平稳落地,基本解决执行难、扫黑除恶等一系列重大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智慧办案、智慧服务、智慧监管日臻完善,案件质量、审判效率、司法效果稳步提升,两级法院18项业务指标中14项处于优良区间,6项位居全省第一方阵,4项进入全省前3。中级法院先后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集体二等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并一举摘下“全国优秀法院”最高荣誉,全市法院87个集体、128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整体工作发生了令人振奋的新变化。特别是去年12月份以来,为减轻疫情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影响,留岗人员不畏难、不退缩,发扬大别山精神,一以当十,坚守阵地,确保群众来访有人接、诉求有人理、案件及时办,全市法院诉讼案件结收比102.8%,再创新高,居全省第3位,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五年来的行动证明,我们担得起市委和900万老区人民的信任与重托!五年来的成绩诠释,我们无愧于“全国优秀法院”的荣誉称号!

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实施政治能力提升工程,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迈上新高度

●实施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在护航“一三三五”工作布局上展现新作为

●实施案件质效提升工程,在实现公平正义上追求新境界

●实施诉源治理提升工程,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上取得新成效

●实施智慧法院迭代升级工程,在科技与司法深度融合上打造新场景

●实施素质作风提升工程,在锤炼过硬队伍上塑造新形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