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信政
索 引 号 -01-2022-00020 成文日期 2021年12月31日
发文机关 信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20日
标  题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研学旅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信政〔2021〕23号 时  效 失效

信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研学旅行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政〔2021〕2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信阳市加快推进研学旅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信阳市人民政府           

                            20211231日         


信阳市加快推进研学旅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市研学旅行体系建设,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依托全市丰富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山水园林等资源,积极发展研学旅行营(基)地,推动研学旅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市研学旅行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到2024年底,建成5家容纳600人以上的研学旅行营地,各级研学旅行基地达30家以上,培训研学指导老师1000人次以上,接待研学旅行人员800万人次以上,叫响美好生活、研学信阳品牌,打造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城市。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一批研学旅行营地。研学旅行营地是作为单位、社会团体、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习、生活的场所。推动新县依托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许世友将军故里及红色遗迹遗址等建设红色传承.大别红营研学旅行营地;推动浉河区依托环南湾湖百里茶廊、十大茶坊等资源建设茶文化研学旅行营地;推动罗山县依托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学院等建设长征文化研学旅行营地;推动平桥区依托城阳城遗址、大埠口遇见江南、郝堂、新集等资源打造豫风楚韵研学旅行营地;推动光山县依托司马光故居、司马光小镇等资源打造历史文化研学旅行营地;推动淮滨、息县依托淮河博物馆、走读淮河文化园、渡淮纪念馆、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等资源打造淮河文化研学旅行营地;推动固始、潢川、息县依托固始根亲文化园、黄国故城遗址、古赖国文化园等资源,打造根亲文化研学旅行营地;推动鸡公山、南湾湖景区依托万国建筑”“避暑胜地”“中原第一湖等资源打造山水文化体育研学旅行营地。至2024年底,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个主题营地。(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茶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水利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

(二)打造一批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基地作为单位、社会团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场所。重点依托城阳城遗址、信阳博物馆、陈元光祖祠、信阳文庙等建设一批文博类研学基地;依托鸡公山、南湾湖、西九华山、灵山、黄柏山等山地景区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类研学基地;依托邓颖超祖居、息夫人纪念馆等打造一批人文历史类研学基地;依托鸡公山、董寨、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一批生物科普类研学基地;依托里罗城、西河农耕园、农林谷稻草人、马妈妈休闲农场、君林蓝莓园农耕文化园等打造一批农耕文化研学基地;依托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淮河国家湿地公园、濮公山省级矿山公园等建设一批地质地理类研学基地;依托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王大湾会议旧址、鄂豫边省委旧址纪念馆、柴山保遗址、柳林革命纪念馆等建设一批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依托黄湖团中央五七干校旧址等资源打造青少年教育研学基地;依托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息州森林公园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实践研学基地;依托大别山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心打造应急救援抢险类研学基地。2024年底,每个县(区)至少建设5个主题基地。(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茶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水利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团市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

)公布一批研学旅行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机构遴选工作,公布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推荐目录,对研学服务机构的营业条件、部门人员配置、研学产品设置、安全保障服务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推动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提高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到2022年底,每个县区至少要公布1个专业服务机构;到2024年底,全市至少要公布30家专业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

)开发一套研学旅行精品课程。组织专家、团队开发一批以信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国情省情市情、人文科、学科实践为内容的主题研学课程。重点围绕博物馆、地质地貌、自然资源等开发自然景观类课程;围绕历史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俗文化等开发历史文化类课程;围绕各类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湿地)公园、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开发科普知识类课程;围绕生态农庄、茶园、三品一标认证基地、手工作坊、文创基地等开发体验实践类课程;以红色遗迹遗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发励志拓展类课程,最终形成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体验感强的精品课程体系。到2024年底,全市各中小学校至少要开发一套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每个营地、基地至少要开发一套特色研学活动课程。(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林业茶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

)建立一支研学旅行人才队伍。一是培养研学营地基地指导老师和中小学辅导员。大力推进研学旅行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信阳市研学旅行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各中小学校研学旅行营(基)地及相关服务机构要建立相对稳定的研学指导老师队伍,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研学旅行专业人员。全市将分阶段、分层次地组织学校、研学旅行营(基)地和研学旅行服务机构,开展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研学指导、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积极组织各营(基)地及相关服务机构的研学指导老师参加全国、全省组织的研学旅行专题培训班全面提高我市研学旅行专业人员队伍素质。二是建立研学旅行专家库。20226月前,市县两级要分别组建研学旅行专家库,以教育科研工作者、手工艺人、旅游文化专家、非遗传承人、文物保护专家、红色文化宣讲人等为重点,吸引各类专家、团队进入,为地方研学旅行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

)依托营(基)地大力开展研学活动。各研学旅行营(基)地,要加强与单位、社会团体、各中小学校的对接服务,发布基地课程、推荐研学旅行线路、公示研学活动信息等工作。各中小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做到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的有机结合,并规范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

三、奖励政策

鼓励研学旅行营地基地品牌创建。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学旅行营地,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低等级重新被评定为高等级,高等级的一次性奖励金额补齐(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

鼓励培育研学队伍。每年评选不超过5家优秀研学旅行企业(含基地、营地、旅行社,在信阳注册公司、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评选不超过5名优秀研学旅行指导老师,分别给予5元的一次性奖励。(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广播电视台,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

鼓励课程提升和精品线路开发。每年对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精品线路开发进行评,按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5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分别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广播电视台,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

本奖励政策由市财政全额保障,与国家、文旅部门出台的其他政策有重复的,依照就高不就低,不重复奖励的原则202211日起执行,暂定有效期年。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体局、发改、公安、财政、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自然资源规划团市委广播电视台及各县(区)政府组成的研学旅行工作管理协调机构,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各县(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机构,加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分解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

(二)强化要素保障。要强化资金保障,市、县财政持续加大研学旅行工作的预算投入,重点用于研学旅行活动、宣传营销、营(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政策奖补及考核奖励。要强化土地保障,对符合相关规划的研学旅行项目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强化人才保障,健全人才培训及引进机制,实施研学旅行高端人才培训及引进计划,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学旅行集团、职业经理人、创意策划、管理营销等高素质人才。

     (三)广泛宣传发动。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职能定位,积极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育人效果,及时宣传好典型、好主题、好案例,为研学旅行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文字解读:《信阳市加快推进研学旅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