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阳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1年6月9日在信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信阳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信阳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特别是在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基本平稳。
(一)2020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收支情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1.35亿元,为预算的95%,比2019年同口径增长2%(下同);税收完成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9.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07.9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8.8%,增长2%;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25.82亿元,增长2.3%,占全市支出总量的86.5%。
市级收支情况。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1亿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9亿元),为预算的97.5%,增长5.4%;其中税收完成2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0.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2.11亿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3.6%,增长0.6%。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收支情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78.95亿元,为预算的155.5%,下降9.9%。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18.5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6.2%,增长59%。
市级收支情况。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5.94亿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7亿元),为预算的79.2%,增长59.1%;因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由土地出让收入组成,虽然市级土地出让收入较上年实际完成数有大幅回升,但由于近两年市级对土地出让收入预算需求太大,导致市级政府性基金完成预算比例较低。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01.29亿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3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3.7%,增长60.4%,主要是2020年度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以及市级重点基建项目支出大幅增加。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仅市级编制收支预算,因此全市和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数字一致。
2020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6.12亿元,主要是国有股权转让收入6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6.12亿元,主要是加快市级融资平台改革,注入国有企业资本金。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收支情况。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3.7亿元,为预算的89.9%;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69亿元,为预算的100.3%;滚存结余101.91亿元。
市级收支情况。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7亿元,为预算的74.1%;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5.59亿元,为预算的107.2%;滚存结余16.41亿元。
(二)2020年政府债务情况
省财政厅核定全市2020年政府债务限额581.42亿元(一般债务195.22亿元、专项债务386.2亿元);市级政府债务限额197.98亿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一般债务79.39亿元、专项债务118.59亿元);县区政府债务限额383.44亿元(一般债务115.83亿元、专项债务267.61亿元)。
截至2020年底,汇总统计全市政府债务余额481.92亿元(一般债务143.06亿元、专项债务338.86亿元);市级政府债务余额140.55亿元(一般债务44.88亿元、专项债务95.67亿元);县区政府债务余额341.37亿元(一般债务98.18亿元、专项债务243.19亿元)。市级和县区政府债务余额均不超过财政部规定的限额。
上述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债务数据均为快报数,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以及与省财政结算后还会有所变动,准确的决算结果届时再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三)落实市人大决议和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1.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支持全面复工复产
千方百计筹措疫情防控需求资金。面对疫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于年初一启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并采取了一系列硬核举措,全市财政部门也闻令而动,面对没有年初预算安排、收入持续负增长的严峻局面下,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积极谋划、创新措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9.7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02亿元,在全省地市中争取抗疫资金总量居首位。确保了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的需求,助推了我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守住了河南的南大门,为全省乃至全国抗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强化疫情防控资金优先保障。开辟绿色通道,积极主动协调医保部门,及时预拨各医疗机构医保基金2.17亿元,保障医疗救治资金需求;预发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一次性慰问金、卫生防疫津贴等0.22亿元,确保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临时性补贴发放到位;筹集拨付包括城乡低保在内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11.54亿元,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1.14亿元,有效保障低保、五保等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制定《信阳市消费券发放活动实施方案》,对本市区域内所有市民和在本地区消费的人群发放电子消费券;春节期间,市级拨付猪肉储备及补贴资金0.03亿元,确保广大市民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阶段性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共为6662户企业减免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三项社会保险费8.11亿元,惠及职工434219人。其中,三项社保费免征7.47亿元、减征0.64亿元、缓缴0.2亿元。
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落地见效。立足财政职责,对标支持政策,建立落实清单,主动服务企业,深入研究行业税负变化,落实好政策措施,为支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达产量产、稳经济稳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落实疫情期间房租减免政策0.12亿元;市本级国有企业减免房租0.04亿元;市级下达0.01亿元,引导疫情防控科研机构做好科研攻关工作。减免不动产登记费、退付(抵扣)教育收费等0.13亿元。
支持稳岗就业促进创业。全市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18亿元,补贴513户,惠及职工75435人;筹集资金1.6亿元,大力支持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推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拨付专项资金0.57亿元,支持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落实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严格按照中央规定,准确把握直达资金、参照直达资金的范围和使用方向,通过列示资金来源、建立资金台账和定期对账机制、做好资金监控等方式方法,确保新增财政资金及时分配、用途规范,直达县区基层和直接惠企利民。全年累计分配下达直达资金68.77亿元,参照直达资金63.93亿元,年底全市支付进度达到90.4%。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决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全市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其中,市级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9亿元,较上年增长29%。全市涉农统筹整合资金42.6亿元,较上年增长24.9%,为我市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优化资金使用,加大产业投入,产业投入资金比例不低于专项扶贫资金的50%。全市安排扶贫项目2553个,已支付扶贫资金41.2亿元;加强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督导扶贫问题整改到位,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
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到位。全市节能环保支出13.72亿元。其中,污染防治支出6.98亿元,大力支持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四水同治、土壤治理以及环保入库项目建设;林业生态等支出6.5亿元,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信阳空气优良天数达299天,稳居全省前列。
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实行政府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控和风险等级评定制度,加大违法违规举债问责力度,全面摸清隐性债务底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目前全市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做好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划转工作,认真调查摸底全市国有企业相关数据,对符合划转要求的信阳市医药集团公司100万股权和新县发投公司4000万国有股权进行了划转,有力支持了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工作,防范企业养老金支付风险。
3.支持新动能加速汇聚,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拨付中心城区公共服务事业建设项目资金3.68亿元,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广运用PPP模式,支持我市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全市PPP项目103个,总投资金额981.53亿元。其中市本级PPP项目20个,总投资金额405.90亿元。累计落地项目12个。拨付0.2亿元,保障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拨付在建交通项目资金3.81亿元,保障交通在建项目复工复产;争取省配套及债券资金4.2亿元,支持淮河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淮滨段项目建设;拨付资金1.95亿元,支持明港机场建设和运营。
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争取省制造业专项资金0.16亿元,支持提升13个重点产业转型发展;争取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奖励资金0.1亿元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0.13亿元,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争取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0.06亿元,支持“三外”企业稳定发展;争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资金0.08亿元,扶持快递物流企业发展。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的同时,不折不扣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减税降费45.99亿元。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落实省级出台的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持续强化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等功能,推动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规范采购人采购行为,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4.统筹推进“三农”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110.28亿元,较上年增长5.9%。其中,统筹水利发展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7.67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争取农机补贴0.61亿元,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争取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41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8万亩,高效节能灌溉面积6万亩;统筹3.42亿元,对产粮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粮食生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进行补贴和奖励,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统筹1.73亿元,有力支持我市农村公益事业和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全省财政绩效考评中连续7年评为优秀,获得奖励资金0.22亿元;拨付6家承保机构农业保险补贴资金1.08亿元,增强我市农业抗灾能力;统筹17.82亿元,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落实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和项目资金15.86亿元,扶持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24.34万人,提高移民区生产生活水平。
5.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按照省级统一部署,督促县区全部设立工资发放专用账户,安排财力性补助资金优先用于保障工资发放。开展县级“三保”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强化库款运行跟踪监测,确保“三保”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采取依法征收、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等筹措资金的方式,及时解决全市“三保”支出缺口,全年“三保”支出344.37亿元,守住守牢“三保”支出底线。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市教育发展支出128.2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安排0.95亿元,积极引导学前教育发展;安排9.04亿元,保障城乡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安排2.86亿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和教龄津贴;安排1.46亿元,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教师计划;安排1.88亿元,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安排1.05亿元,落实各项学生资助补助政策;安排1.28亿元,落实职业教育补助和普通本科专科学校奖助学金政策。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7亿元,其中,筹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11.54亿元,将城市和农村低保财政补助水平分别提高12元,有效保障低保、五保等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筹集3.41亿元,提高企业军转干部、优抚对象、义务兵和退役士兵待遇。将企业和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43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8元。
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市卫生健康支出73.72亿元,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筹集财政资金29.97亿元,将城乡居民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520元提高到550元;筹集3.52亿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65元提高到人均74元;筹集1.72亿元,用于城乡居民医疗参保人员的医疗救助。起草《信阳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收统支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收统支工作。
加快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全市住房保障支出20.17亿元,增长29.9%。其中,争取上级资金5.72亿元。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获得省级奖励资金0.2亿元。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90亿元,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筹措资金3.24亿元,加快我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6.不断深化财政改革,稳步提升财政治理能力
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把“过紧日子”作为一项长期方针紧抓不放,在年初市级预算已压减一般性支出较上年负增长的基础上,按省级要求继续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预算执行中市级共压减14.75亿元。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审计局开展各类存量资金专项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显著实效。全市931个一级单位,2582个基层预算单位,清理账户235个,收缴存量资金10.92亿元。其中,市本级87家一级预算单位、340家基层单位,清理账户88个,收缴各类存量资金2.53亿元,全部用于重点工程、民生保障等支出。
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严格落实上级各项要求,科学合理划分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出台基本公共服务、社保、卫生、教育4个领域改革方案。积极推进科技、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划分改革,着力解决事谁来干、钱谁来出的问题。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以重大民生项目及重大政策执行为重点,扎实开展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助力精准扶贫。探索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绩效管理模式,切实强化预算约束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驻信央企、省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市政社区分离移交工作;摸清需移交我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67208人,并按规定全部移交;加强沟通协调,快速推进驻信部队做实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下篇文章工作,对中央交办清单的10个问题全部消号,省级交办的15个事项基本办结。将21家市管功能类、公益类国有企业整合为14家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并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市管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深化财政基础管理改革。规范集中支付业务,强化信息支撑,提高服务效能,实现全市电子化改革全覆盖。实行网上审核,批量发送至银行方式,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足不出户,5分钟即可办结业务,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国库集中支付效率。加强财政授权支付资金动态监控,设定资金动态监控规则47条,发现不合规业务406笔,金额715.63万元。按照省财政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启动电子票据改革的相关工作,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站在新起点回首过去的五年,信阳财政走过了非比寻常的一段奋斗历程,财政改革发展工作也逐年迈上新的台阶。一是财政收支总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在全面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情况下,五年来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量分别达到546亿元和2579亿元,比十二五时期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量分别增长了61.1%和70.4%。财政收入质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持续保持在70%左右。支出规模始终保持在全省靠前位置,较好地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民生持续得到改善。始终坚持把民生放在发展首位、贯穿财政改革发展始终,一大批利民惠民实事得到有效落实。五年来,民生支出总量达到2051亿元,比十二五时期民生支出的总量增长了78.9%,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9%以上。三是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十二五时期,因历史原因,我市财政管理工作在全省一直处于落后位置。经过五年不懈努力,在编制一般公共预算的同时,成功编制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四本预算;支撑财政改革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迎头赶上省内先进地市管理水平,跨入全省第一方阵;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在2018年度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中我市取得了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2000万元的专项奖励。四是财税改革纵深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市与市辖区财政财力分配格局逐步完善,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改革基本成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安排,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剧,财政困难进一步凸显,个别地方“三保”支出困难,财源建设还需持续加强;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执行不够规范,个别地方和预算单位法治意识不强,预算约束力仍不足;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够科学,绩效管理刚刚起步且有不小提升空间;市级统筹财政资源的能力和财政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二、2021年预算草案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编制好2021年预算,对于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保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我市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开放。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力度,增强全市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快推进零基预算;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在中部地区崛起中争先进位谋出彩,奋力实现“两个更好”,谱写财政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当前看,我市财政经济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财政收入方面:信阳作为中部崛起的河南南大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革命老区,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大政策辐射的中心区域,政策优势、市场优势、枢纽优势、红色资源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有条件吸引更多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以及信阳作为革命老区,“农业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的基本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工业底子薄弱,产业布局未全面成型,缺乏主导产业和支柱行业等现状,种种因素都将制约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因此通盘考虑,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6%,这一目标是指导性的,各县区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影响,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事求是确定收入预期目标。财政支出方面:随着中央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一次性增加财力措施的退出,2021年全市可统筹财力预计将低于2020年水平,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扩大内需、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加之教育、社保、医疗等基本民生增支政策较多,全市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
(一)2021年主要财政收支政策
1.支持推动创新开放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四张牌”深刻内涵,重点聚焦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财政后补助政策,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培育、新增一批创新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创新载体平台。积极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能力。支持人才强市建设。加大招才引智投入,增加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夯实创新基础。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集中财政资金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为我市加快新经济布局提供坚实财力保障。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统筹现有制造业专项资金,落实好各项惠企稳企政策,全力支持我市支柱产业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施金融业奖补政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愿和能力。支持更高水平开放。统筹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引导企业用好线上展贸平台,在特殊时期主动抓订单、促合作。
2.支持推进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支持实施重大战略。紧紧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连通长三角经济带等重大政策,精准谋划项目,争取更多中央和省资金、政策试点向我市倾斜。扩大居民消费。统筹用好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等各类补贴资金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提高消费能力。综合运用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城市消费升级,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支持完善流通体系特别是农村流通体系,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促进农产品产销高效衔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聚焦“两新一重”基础设施等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支持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争取省级城乡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积极支持高速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建设,巩固提升我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支持开展“四水同治”。支持市县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设施改造等,提升住房保障能力。
3.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争取粮食奖励资金,支持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实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切实保障农业风险。推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支持小农户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深入推进现代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扶持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支持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四好农村路”、“百县通村入组”等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优化完善相关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加大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县区支持力度。支持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扶持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作用,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投入。研究中央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政策,制定土地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
4.支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及时将工作部署到位、资金拨付到位、监督管理到位,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落实财政支持生态环保的政策措施,支持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促进产业生态化和产业生态化;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开展的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和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健全多元融资投入保障机制,争取省级绿色发展基金、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形式支持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和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善农村教师住宿条件,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继续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支持卫生事业发展。支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支持市属医院提升特色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医疗、基本公卫服务均等化财政标准。免费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妇女“两癌”筛查。全面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现基金的统收统支,提高基金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支持文体事业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遗址保护开发和传承利用,提升文化软实力;支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争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支持推出更多文化精品力作。支持推动平安信阳建设。加强政法机关保障;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支持推行以社区民警为主体、以包村民警为补充的“一村一警”长效机制;支持扩大村(居)法律顾问服务面;保障部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坚决守牢“三保”底线。积极加大开源节流力度,将转移支付资金与自有财力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足额编列预算,不留支出缺口,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拨付等方面的优先顺序。坚决清理规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的支出政策和各地自行出台的民生政策,确保民生政策可持续。
(二)2021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
初步统计,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38亿元,增长6.6%;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补助收入、提前下达新增一般债券资金、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等,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1.55亿元(不包括预算执行中上级下达的债券资金和追加转移支付增量资金等不能准确预计,无法列入年初预算的上级追加项目),同口径增长7%。
(2)市直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安排。2021年市直收入总计85.77亿元,其中:市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4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1.61亿元,财政体制上解收入12亿元,调入资金34.02亿元。
市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4亿元,按较上年完成数增长6%测算。其中:税收收入9.6亿元,增长6.6%;非税收入8.54亿元,增长5.4%。
支出安排。2021年市直支出总计85.77亿元,其中:市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54亿元,补助下级支出6.73亿元,上级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市直(含待分配资金)支出3.7亿元,债务还本支出6.8亿元。
市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54亿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7.3%。其中: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28.5亿元,占41.6%;项目支出40.04亿元,占58.4%。
(3)市属区一般公共预算
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2021年收入总计15.99亿元,其中:区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亿元,增长6.7%;上级补助收入2.72亿元;调入资金0.3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15亿元。2021年支出总计15.99亿元,其中:区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4亿元,上级补助专项转移支付支出0.05亿元,上解上级支出6.4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1)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
收入安排。2021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00亿元,增长56.6%,主要是继续加快市级收储土地出让,规范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使市级实现足额收益分成,缓解一般公共预算刚性支出压力;加上提前告知上级补助0.07亿元和上年结转收入6.65亿元,收入总计106.72亿元。
支出安排。2021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72.2亿元,主要是集中财力全力支持市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加上专项债务还本支出0.5亿元和调出资金34.02亿元,支出总计106.72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按照“以收定支、集中财力、确保重点”的原则,与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2)市属区政府性基金预算
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56亿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56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1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09亿元,其中:机关社团所属企业利润收入0.04亿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利润收入3亿元、中央专项转移支付收入0.05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支出0.07亿元、调出资金3.02亿元。
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数据。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3.55亿元,增长13.7%;支出安排13.35亿元,增长26%。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35亿元,支出6.52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55亿元,支出5.75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0.52亿元,支出0.47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13亿元,支出0.61亿元。
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因体制不健全,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分别归并在浉河、平桥两区和市级、潢川县计算。
以上预算安排具体情况详见《信阳市2020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市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预算草案在人代会批准前,可以预安排部分支出。截至2021年5月底,市直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支出28.56亿元,其中:基本支出11.88亿元,主要用于保障1—5月份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机构运转;项目支出16.68亿元,主要是预拨市直单位常规性事业发展和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支出等。
三、2021年改进和加强财政管理措施
(一)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把“过紧日子”要求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严把预算支出关口。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项目,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等经费标准。实施预算执行、预算评审、审计查出问题、绩效评价结果等与预算安排的挂钩机制,加强支出审核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行为,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巩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车改成果,降低运行成本。把更多的宝贵财政资源腾出来,保障好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
(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预算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水平。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入库评审机制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严格落实预决算公开各项要求,不断拓展公开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加强预算支出与各类存量资源的有机衔接,提高预算完整性和财政统筹能力,统筹各类资金资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确保按时融入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部署应用。借鉴省级部门支出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方案,推进市级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能上能下”预算安排机制,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合理性.
(三)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围绕中央和省级决策部署,继续探索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不得出台难以持续的支出政策。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建立资金使用单位自评、主管部门绩效评价和财政重点评价机制,加强教育、城建等领域重点绩效评价,继续扩大重点绩效评价范围。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同政策调整、预算安排的有机结合。做实做细财政、审计协同联动机制。
(四)加快落实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紧跟中央、省改革步伐,做好知识产权、养老保险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同时,继续深化市与市辖区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依法规范、权责匹配、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体制。
(五)完善财政直达资金机制。直达机制已成为一种制度规范。中央明确提出,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以及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一般性转移支付将逐步纳入直达资金范围。各级财政要进一步提高直达金管理水平,优化分配流程,加大监督力度,强化数据共享,确保直达机制发挥实效。
(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时间批复下达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确需调整预算的,严格按程序报批,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按规定及时收回长期沉淀闲置、难以按原用途使用的预算资金。规范暂付性款项管理。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依法依规开展政府采购活动,认真落实支持创新、中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推进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禁征收“过头税费”和虚收空转,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认真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监管机制。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不断完善国有资产报告机制和成果运用。
各位代表,2021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努力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奋力实现“两个更好”的新征程中作出财政部门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