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信政
索 引 号 -2101-2020-6 成文日期 2020年05月12日
发文机关 信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15日
标  题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信阳行动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 信政〔2020〕6号 时  效

信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健康信阳行动的实施意见

信政〔2020〕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中原行动的实施意见》(豫政〔201926号)加快推进健康信阳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2022年,全市基本建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030年,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二、主要任务

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落实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组建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开展健康巡讲及健康科普宣传,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媒体与卫生健康部门合办优质健康科普类节目、栏目,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对全媒体健康栏目、健康医疗广告的审核、监管。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30%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做好国民营养宣教及监测管理。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孕妇、学生、老年人等和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膳食宣传普及。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活动。做好贫困地区儿童等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工作,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和医院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减缓成人肥胖增长率。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5%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扶贫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努力实现城区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和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和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解决人民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积极扶持和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普及国民体质检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2.08%92.2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31%及以上和44.04%及以上。市教育体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4实施控烟行动。利用卫生健康主题日开展控烟宣传,广泛传播吸烟危害及戒烟知识。逐步建立和完善戒烟服务体系,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稳步推进无烟党政机关建设,逐年提高建设比例。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逐步提高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烟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加强心理健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设立市、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政法委、市教育体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医保局、市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和相关的防护应对知识宣传,提升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单位、学校建设。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加强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减少交通伤害事件发生。加强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居民饮用水水质。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大力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优化妇幼健康服务队伍结构,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推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持续推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加大儿科、产科、助产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3及以下和1.2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5.77/10万及以下和5.75/10万及以下。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实施青年体育活动促进工程。建设健康学校,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包片联系中小学校制度,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人员和设备和配备到位。建好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保障师生在校用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室采光和照明达标情况以双随机方式抽检、记录并公布。建设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加强数据收集利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市教育体育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团市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9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做好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技术支撑体系、监管体系建设。鼓励、督促用人单位做好职工职业健康管理。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病报告网络,建立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大数据平台。督促企业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法定责任和义务。加大尘肺病患者工伤保险保障力度。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市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实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计划,加强对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治疗。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或高于全省要求。发挥家庭医生作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签约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政策体系。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制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营造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到2022年,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防控重大疾病

11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医疗机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干预,扩大高危人群筛查干预覆盖面,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建立心脑血管病防治网络、急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设,推广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适宜技术,提高规范化诊疗服务水平。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药品、设备和设施。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科普知识,提高全民防癌意识。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序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积极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有效衔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目录,降低癌症患者就医负担。加强农村贫困人口癌症筛查,继续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46.6%。(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扶贫办、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加强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宣传。引导重点人群定期检查,早期发现,防控病情发展。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检测肺功能。建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提升基层防治能力和水平,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开展合理饮食与科学运动健康指导,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开展血糖筛查行动,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教育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加大预防接种宣传力度,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加强艾滋病、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全面落实检测、预防、筛查、救治救助等各项综合性防控措施,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动员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针对重点群体加强宣传,推广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降低艾滋病发生率。开展寄生虫病综合防控工作,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强化地方病综合防治,控制和消除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医保局、市扶贫办、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杨淑萍副市长任主任的信阳市健康信阳行动推进委员会(见附件),统筹负责健康信阳行动;指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落实各项任务。推进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逐项抓好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具体政策措施,推动落实工作任务。

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信阳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各级各类单位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倡导各类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科技支撑,开展一批影响健康因素和疑难重症诊疗攻关重大课题研究。推动完善相关法规体系,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强化信息支撑,推动部门和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

加强宣传倡导。深入宣传健康信阳行动的重大意义、总体战略、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信阳行动、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增强社会普遍认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健康信阳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健康信阳行动推进委员会成员名单 

 

信阳市人民政府      

2020512日     


附件

 

健康信阳行动推进委员会成员名单

 

  任:杨淑萍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江发刚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王亚玲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苏锡凌  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委  员:陈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邬长军  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刘德江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张向华  市科技局副局长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调研员

    市公安局副局长

程守政  市民政局副局长

李占虎  市财政局调研员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范明成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调研员

    市生态环境局副调研员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胡俊峰  市交通运输局执法队长

    市水利局副局长

张春雷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调研员

王芳伟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邓兴菊  市医保局副局长

陈国胜  市烟草局副经理

赵金海  市扶贫办副主任

李华银  信阳日报社副总编辑

周明勇  市总工会副主席

    共青团信阳市委副书记

王蔚云  市妇联副主席

谌才耀  市科协副主席

严忠刚  市残联副理事长

鲁阳明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潘中华  市教育体育局调研员

秘书长:江发刚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鲁阳明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承担推进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做好与爱国卫生有关工作的衔接,办公室主任由鲁阳明同志兼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