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财政资金 > 财政预决算

关于信阳市2013年财政决算和 2014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16-09-05 来源:市财政局

信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四次会议文件之五

 

关于信阳市2013年财政决算和

2014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4年8月20日在信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李敦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13年全市财政决算和今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3年财政决算情况

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63.15亿元,实际完成67.93亿元,为预算的107.6%,比上年增长22.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34.48亿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54.10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140.05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89.02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6.82亿元,调入资金5.42亿元,动用上年结余、结转5.93亿元,全市收入总计320.57亿元。扣除上解等支出后,全市最后支出调整预算为307.08亿元,实际完成304.8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3%,比上年增长10.0%。收支相抵,扣除调出资金0.12亿元,2013年全市滚存结转结余3.32亿元,其中:省级专项补助结转下年支出和专项结余1.01亿元,净结余2.31亿元。

市级(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开发区,下同)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20.67亿元,实际完成23.45亿元,为预算的113.4%,比上年增长28.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4.88亿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16.25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9.73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3.5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5.28亿元,调入资金0.32亿元,动用上年结余、结转0.10亿元,市级收入总计54.03亿元。扣除上解等支出后,市级最后支出调整预算为50.02亿元,实际完成48.2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6.4%,比上年增长15.3%。收支相抵,扣除调出资金0.10亿元,2013年市级滚存结转结余2.20亿元,其中:省级专项补助结转下年支出和专项结余0.66亿元,净结余1.54亿元。

总体来看,201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各级财政部门统筹兼顾,不断创新财政调控方式,深化财税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重点,财政决算情况较好。全市和市级决算收支情况已在年初预算执行草案中说明,这里重点报告以下情况:

(一)发挥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调控作用,及时实施稳增长的财税政策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可持续筹融资机制,加大金融业发展投入,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转移支付,加大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投入,在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取消减免9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优化。

(二)持续加大投入,着力保障民生

一是促进“三农”加快发展。筹措农村安全饮水、“十、百、千”示范工程、农田水利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资金近10亿元,用于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兑现17.11亿元惠农补贴,筹措农业防灾减灾、扶贫到户增收试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新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近3亿元用于支持农民增收;投入1.32亿元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将农村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到小学560元、初中760元;解决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的国家资助政策;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将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每月不低于195元和99元;优抚对象、五保对象的补助和供养标准得到进一步提高;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元;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121套;继续推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三)争取转移支付,增强保障能力

全年上级共下达我市转移支付补助234.48亿元,增长3.8%。其中市级24.88亿元,县区209.59亿元,均由省财政直接分配到县区,主要用于各类法定支出、民生支出增长。市县财政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上半年,市审计局对市级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认真审计,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已要求有关部门按照审计意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整改。财政部门也在认真组织整改落实,有的问题已在审计过程中整改,有的问题正在研究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现就审计提出预算执行存在的几个问题加以说明。

1、2013年初预算编制时,大量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不能预计,加之测算可用财力时,扣除了预计上解支出、市级配套支出和重大项目工程欠款预留资金,导致年初预算编制不完整2014年初预算编制中已按照省级提前告知数反映所有收支内容,这个问题在今年的预算编制中已解决。

2、2013年底预留4个多亿资金,主要是用于春节前后清算支付市级基建项目工程欠款,预留市级BT项目到期回购资金以及偿还春节前后到期政府性债务本息。今年预算编制按要求设立了政府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4年底该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3、近年来,国家在逐步取消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和财政专户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入呈逐年萎缩状态,无法预算下年收入规模,因此年初未能纳入预算,年初预算编制时未统筹考虑;我市土地出让采取宗地核算制度,但宗地核算周期较长,多为跨年度清算,也导致部分出让金不能及时入库。今年预算编制时,已把非税收入安排了收入和支出计划。土地出让金于明年安排预算计划。

4、对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存在个别不到位情况。今年上半年,财政几项改革已启动,预算编制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正在进行,财政资金管理和对部门专项资金的清理整合,将会有一个明显的效果。明年审计时,一些多年审而未决的问题,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二、2014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上半年,财政部门及早谋划、科学研判,有针对性地出台措施,确保上半年财政收支实现双过半,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元至6月份,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0.07亿元,为预算的52.0%,比上年同期增长20.1%,税收收入完成32.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42.99亿元,为预算的61.7%,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其中:教育支出33.69亿元,增长4.3%;科学技术支出0.55亿元,增长11.2%;农林水事务支出19.79亿元,增长14.0%。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95亿元,为预算的48.7%,比上年同期增长34.6%。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5.06亿元,为预算的39.1%,较上年同期增长29.3%。

分析元至6月份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特点:

1、财政收入增长基本平稳,但增幅呈下滑趋势。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较上年增长20.1%,在全省排第三位,但由于受到小税种收入增幅下降和整体经济形势影响,财政收入增幅有所下滑。

2、税收收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上半年,我市税收较上年同期增长20.8%,高于财政收入增幅0.7个百分点;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81.0%,较全省比重高出9.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的较高增长是拉动税收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上半年主体税种增长19.9%。

3、财政支出平衡增加,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42.99亿元,为预算的61.7%。较快的支出进度,有力的保障了各项法定及重点支出需求,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105.85亿元,增长12.8%,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4.0%。

上半年,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委和市人大要求,务实工作,重点推进三项财政改革。

(一)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和非税收入制度改革

一是在市直所有部门推行部门预算编制网络系统,与人事、编办、文明办、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对接,将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和单位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实现部门预算数据变更、调整的动态监控。二是按照上级要求,将除八项教育收费以外的所有非税收入和部分政府性基金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初步建立市直部门专项支出项目库。三是市级部门预算将涉及个人部分的失业、工伤、医疗、住房等各项保险及职工福利费均按照规定比例足额安排四是按照市纪委相关规定,对一级机构会议费和公务接待费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压缩10%安排预算。按照科级单位年6万元,处级单位年10万的标准增加安排了全供二级机构的会议及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费维持2013年每车每年3.5万元标准不变,保障的车辆数按机关事务管理局提供清单由上年的一级预算单位涵盖到所有全供单位(2013年880台车,2014年1477台车),较上年增加597台车。公用经费标准由上年的六个层次压缩为三个层次。五是对行政及参依照单位安排了十三个月奖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中含十三个月奖金。按人社局提供的保留津补贴项目对公安、检察、法院、纪检监察、审计、密码、信访等相关单位安排了十项特殊岗位补贴。按文明办提供的名单,安排了精神文明奖。六是对因各种原因已取消收费职能,或者仍存在职能、但征缴的基金不能用于人员经费的自收自支或差供单位,如发改委下属单位散装水泥办,执法局下属单位污水征收办,房管局下属单位房屋征收办,建委下属单位墙改办、质监站,供销社下属供销干校,财政局下属农发公司、经济技术开发公司、鸡公山培训中心,畜牧局下属动物卫生监督所,民政局下属救灾扶贫捐赠中心比照财综〔2008〕78号文件规定“收费项目取消和停止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通过安排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项目支出予以拨付”安排了经费。七是对有非税收入来源的非义务教育类学校及高等院校,在保障个人部分绩效工资基本水平一倍标准的前提下,公用经费、职工福利费、三公经费、绩效工资超出一倍以上部分以及事业发展经费通过其非税收入解决。对南湾、泼河、鲇鱼山三大水库个人部分按编制性质列入预算。对南湾林场安排了禁伐经费。八是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收缴行为,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非税收入按照核定基数、超收奖励的原则纳入预算管理,把非税收入奖励作为单位的事业发展来调动单位征收的积极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

一是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上半年,在原有已实施改革的95个一级预算单位的基础上,将剩余229个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资金涵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对新纳入的预算单位严格执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实行“少提现,勤结报,一事一议,随报随补”的管理办法,将各单位的现金额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二是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贯彻落实全省加快推进市县乡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财政部门采取召开联席会议、下发文件、举办公务卡业务知识培训等形式,强力推动市直各单位、各县区实行公务卡结算改革。6月底,全市共申办公务卡21969张,其中市直单位申办公务9969张,启用5619张。三是按照“合理调配,优先支付,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及时调度资金,确保优先支付,实现财政专户资金保值增值。

(三)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和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

1、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上半年,政府采购坚持把扩大规模和范围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完善管理制度,规范采购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为目标,全面推进我市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大了对车辆和车辆保险的采购管理,对车辆维修和公务定点接待纳入定点服务管理。全市政府采购规模9.88亿元,实际采购金额8.34亿元,节约资金1.54亿元,节约率为15.6%,其中市本级政府采购规模1.26亿元,实际采购金额1.08亿元,节约资金1728万元,节约率为13.7%。

2、加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管理。一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程序,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审机制,严格评审程序加强县级评审工作的指导力度,为节减项目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规范政府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半年,全市共完成评审项目514项,总额25.8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31项,送审金额8.31亿元,审定金额7.08亿元,审减金额1.23亿元,综合审减率为14.8%;县区完成483项,送审金额17.49亿元,审定金额15.26亿元,审减金额2.23亿元,综合审减率为12.8%。二是按照属地管理、归口管理的原则建立财政支出责权机制,防范债务风险;债券资金和融资资金封闭运行,投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公益性项目和有收益的土地储备,确保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保值增值。

上半年,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较好,但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形势和收入增幅回落以及支出刚性增长的双重压力下,完成全年财政收支目标,实现收支平衡,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

下半年,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将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逐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注重科学发展,建设发展财政

一是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培育财源。进一步完善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财政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市财政涉企资金,优先用于支持产业集聚区内企业。推动市级担保机构与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合作,提升贷款融资能力。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区特别是电子产业园、家居小镇的项目落地和尽快生产达产。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提升担保集团的实力,提高银行为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贷款的授信额度。二是推动传统工业升级改造,继续深挖潜能。综合运用各项财政政策,支持缓解老工业融资难题,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按照省厅要求清理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好税费减免和营改增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涉及民生的食品、医药、建材、交通能源等产业升级改造的支持力度。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城融合。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和省级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城乡一体、服务均等。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为抓手,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扩大投资需求。四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强农富农。积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统筹相关农业专项资金,支持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突出延长链条、完善标准、龙头带动、品牌提升,继续培育发展粮食、畜禽、茶叶等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力打造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设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农业园区。

(二)注重以人为本,建设民生财政

一是狠抓民生政策落实。确保财力持续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倾斜;关注弱势群体,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就业投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二是狠抓民生工程进度。确保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市十件实事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对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做到早筹措、早实施、早见效。三是狠抓“三农”政策落实。持续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持续提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水平;继续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落实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三)注重财力持续,建设绩效财政

一是持续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结合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统筹使用,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尽可能减少结余结转资金;严格控制支出科目调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绩效。二是持续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统计报告制度,严格控制政府新增债务;待国务院《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出台后,对各级政府性债务管理人员进行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测试培训,研究建立政府性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三是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根据省财政厅部署,研究2015-2017年市级财政中期规划编制方案;在全市范围推广部门预算编制系统,推动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一个“推改革促规范,从规范要效益”的良性循环。

(四)注重依法理财,建设阳光财政

一是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加强分析监控,完善征管机制,堵塞征管漏洞,严格税收级次,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收入预算;坚决不收过头税、过头费,不折不扣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是坚持依法理财。规范财政执法和监督,完善财政部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财政部门的内部、外部制约和监督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支出预算科学、安排合理,推进公共财政阳光运行,提升财政公信力。三是坚持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加大部门预决算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研究将部门决算按经济分类公开;研究“三公”经费公开方式,近期将出台几项我市有关公务开支标准的文件,进一步规范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和短期出国等费用标准。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是财政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改革的任务重,矛盾多,压力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努力工作,知难而进,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确保2014年各项财政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

 

 

 

 

 

 

 

 

 

 

 

 

 

 

 

 

 

 

 

 

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4年8月18日印发

                                     (共印130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