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阳之窗 > 豫风楚韵 > 艺术

罗山皮影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16-03-29 来源:

  罗山皮影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汉族民间艺术。始于明代,据1982年版的《罗山县志》记载,罗山皮影源自河北滦州,从明嘉靖年间(公元1552年至1566年)开始在信阳市的罗山县繁衍生长,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多少代皮影艺人的加工、提高,罗山县皮影艺术已经成熟,影人制作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生、旦、净、丑行当齐全,音乐旋律流畅,唱词、道白雅俗共赏,乐队简约合理的戏剧艺术,成为中国戏剧园中的一支奇葩。

影人特点

  罗山皮影的影人是牛皮制成的,有别于北方皮影。其演出班社俗称“一担箱”,一般由8个人组成,全箱(道具)为120套剪影,一块长6尺、宽3尺的白布作影幕,每个影人有三根竹竿支撑。表演时,乐手在幕后既伴奏又配音还要伴唱。伴奏乐器主要是胡琴、唢呐、锣鼓,最有特点的是它的唱腔,不局限于某种戏曲音乐,而且还有豫南的山歌、民歌、灯歌等多种形式,因此唱腔选择相当宽泛,也使得它更贴近群众。


表演形式

  罗山县皮影戏的表演,与其他地方戏的表演大不相同。几百年来,沿袭至今,皆是演员操作影人的三根小棍,使影人的形象映于影幕之上。根据剧情的发展,举、止、动、静,喜、怒、哀、乐的表现,都要靠演员拿影子的基本功。“影子戏好唱,三根棍难戳。”方纯华说,影子的拿法很有学问,讲究技巧,它需要根据剧中人物的行当不同而各有差异。

  皮影的戏班不大,只有五六个人。演戏的行头和道具不像大剧团那么繁琐,最多两只小箱子就可全部盛下。一般每只箱子里都有三四百个不同的影人头和百八十个影人身,皇帝太监、文臣武将、神仙妖怪,一应俱全;山石草木、楼台亭宇、龙车凤辇、飞禽走兽,应有尽有。


传说故事

  在西汉武帝的时候,他的爱妃李夫人病故,很长一段时间,西汉武帝都沉浸在巨大的打击之中,茶饭不思,日渐消瘦。百官看着心痛,却无能相帮。这时.方士李少翁便想出了一个高招,他将李夫人的样子刻于皮革之上.隔着帷帐操作。这时,西汉武帝便看见了李夫人的倩影,只见那李夫人时坐时行,面貌亲切,李少翁的方术果然奏效。让西汉武帝得以从巨大的悲痛中解脱。而皮影便是由此演绎而来,直至今天。

  传承意义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戏”,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汉族民间的一种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的综合性艺术。据《中国皮影志》介绍,中国皮影戏共分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各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中,河南皮影戏就是以罗山为代表的罗山皮影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