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秘书科、法制科审核通过,2022年1月12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核同意,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信政办〔2022〕5号文正式印发了《信阳市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现将有关问题予以解读。
一、《实施方案》起草的背景和依据
一是贯彻“两个更好”重大要求,落实2018年11月国务院批准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2019年5月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二是贯彻落实市六次党代会精神,加速绿色崛起,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发展愿景的需要。高标准打造淮河生态廊道,建设水清、岸绿、景美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既可以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信阳提供支撑,又可以提升信阳城市品位,助推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淮河干流全长1000千米,在信阳境内363.5千米,占全长的1/3多,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市7个县(区),且支流众多。《信阳市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起草后,征求了相关单位和县(区)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完善。
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一是认真学习借鉴,学习借鉴“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等重要河流生态建设修复规划精神和做法。二是充分调研论证,《实施方案》起草前,按照工作安排起草小组用近2周时间,分别到沿淮干流7个县区开展调研,共召开县乡村相关人员和部门参加的座谈会17场(次),走访县乡村干部群众60余人。后又到市水利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和发改委查阅相关资料并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建议,获得了起草《实施方案》的第一手资料。三是统筹多规衔接,对接《信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修复和森林信阳建设规划》《森林信阳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河南省信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信阳市“四水同治”规划》等有关规划,以及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等工程项目,统筹安排,多规衔接,为《实施方案》的落地提供规划支持。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起草小组起草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四是广泛征求意见,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充分征求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等5部门和10个县区政府意见,先后收到意见、建议19条,通过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逐项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和规划目标有辨别地采纳、吸收了15条,然后形成《实施方案(修改稿)》。五是严格会商审核,《实施方案(修改稿)》上报市政府,经市政府法制审核后进一步完善,形成《实施方案(讨论稿)》,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正式印发。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四大部分,规划六大重点工程。
一是总体要求。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采取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培、森林抚育、自然修复等综合措施,扩大淮河干支流两侧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生态资源和林地产出。
2.因地制宜、景观优美。根据淮河干支流两侧滩头、平原、山地、丘陵等不同立地类型,选择适生的树种,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花则花。按照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要求,乡土植物和乔木树种合理配置,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科学搭配,把淮河干流生态廊道建设成“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森林景观带。
3.统筹谋划、多规衔接。结合《信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修复和森林信阳建设规划》《森林信阳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河南省信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信阳市“四水同治”规划》等有关规划,以及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等工程项目,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规划管控、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作用,加强政策性引导,创新激励机制和投融资模式,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积极性,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廊道建设,实现生态空间共建共享。
二是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要求,统筹林、草、湿,着力构建“一廊、七园(区)、多点”生态空间布局。“一廊”:淮河生态廊道,包括淮河干流及其支流两侧区域;“七园(区)”:淮河干流沿线七个县(区)在干流附近各新建或提升一处以上湿地公园或者湿地自然保护区;“多点”:把淮河干流两侧2000米范围内的村庄建设成森林乡村,在淮河干支流沿线重要节点打造多处休闲观光的景点、新建一批市级湿地公园。
2.具体目标。规划总任务17.69万亩,建设期为4年,即2022—2025年,其中新造林4.21万亩,补植补造1.11万亩,更新改造3.03万亩,退化林修复0.47万亩,封山育林0.30万亩,森林抚育8.01万亩,农田林网完善提升0.56万亩。新建森林乡村161个;新建省级湿地公园3处,市级湿地公园11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9.28万亩。
三是重点任务。1.干流生态廊道贯通工程。对淮河干流两侧河道管理范围线外100—300米以内目前仍没有绿化且适宜造林绿化的空间,全部进行造林绿化,实现淮河干流生态廊道贯通。规划新造林任务2.78万亩。
2.干流生态廊道提质增效工程。对淮河干流两侧河道管理范围线外已绿化但质量不高的地块,采取补植补造、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更新改造、森林抚育等措施,提升生态廊道质量。规划建设任务8.10万亩。
3.干流森林乡村建设工程。按照森林乡村建设标准,把淮河干流两侧2000米范围内的村庄建设成环境优美的森林乡村。规划4年打造市级以上森林乡村161个。
4.干流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按照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在淮河干流两侧河道管理范围线外2000米以内的平原农区,采取补栽、更新改造、退化林修复等措施,建设高质量平原生态绿网。规划建设任务1.00万亩。
5.淮河沿线湿地保护工程。重点加强对淮河干流、南湾水库、出山店水库等重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计划在浉河区、罗山县、潢川县新建省级湿地公园3处。对已建成的平桥区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等4处湿地自然保护地,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生态修复,完善基础设施。
6.支流生态廊道提升工程。重点对境内淮河一级、二级支流两侧河道管理范围线外15—30米范围内生态廊道,采取补造、更新改造、退化林修复、抚育、封育等措施进行完善和提升。规划建设任务5.38万亩。
四是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淮河生态廊道建设指挥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和茶产业局,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2.积极作为尽责。林茶部门要科学制定时间表、施工图,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生态廊道建设质量。发改部门要将淮河干支流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纳入重点项目库,配合财政、林茶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水利部门要做好淮河干流“四水同治”、河道疏浚、滨岸植被缓冲带修复、河岸边水生植物种植和护岸固堤林建设。交通运输部门要做好淮河沿线景观道路和旅游码头的规划建设工作。自然资源管理规划部门要制定廊道建设用地性质调整规划,依法做好淮河干流两侧河道管理范围线外100—300米土地性质的调整。农业农村部门要突出做好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
3.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区)要发挥政府投入带动作用,把淮河生态廊道建设纳入财政年度预算进行安排。要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和项目支持,统筹安排国储林项目、退化林修复、造林补助等项目资金。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参与生态廊道建设,形成多渠道多途径投入氛围。
4.严格考评奖惩。市政府将淮河生态廊道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每年进行考评,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批评问责。
原文:《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的通知》